柯橋印染未來怎么發展?
柯橋區給出了全面系統發展路徑和方向
推進柯橋印染產業
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
為貫徹落實省、市加快傳統制造業改造提升有關要求,推進柯橋印染產業高質量發展,根據《紹興市柯橋區印染產業轉型升級試點實施方案》(浙經信產業〔2016〕369號)、《紹興市區印染化工電鍍產業改造提升實施方案》(紹市委辦發〔2018〕58號)、《紹興市加快印染產業提升促進生態環境優化的工作方案》(紹政辦發〔2016〕8號)等文件精神,結合實際,現提出如下實施方案。
全面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以生態文明建設為統領,緊緊圍繞區委區政府“紹興大城市建設的排頭兵、接軌滬杭都市圈的橋頭堡”戰略定位,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圍繞“綠色高端、世界領先”目標,有效承接越城區印染企業集聚提升,持續推動印染企業集聚濱海后向高新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全力推進印染產業轉型升級省級試點工作,為全省傳統產業改造提升提供柯橋方案。
到2022年底,基本完成承接越城區印染企業工作。全區印染企業產值突破500億元。年度納稅銷售超10億元“印染航母”企業5家以上,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達到30家,省科技型中小企業達到60家,主板上市企業2家以上。畝均稅收、單位排放稅收、能耗稅收年均均增長10%以上。行業整體水平大幅提高,質量效益明顯提升。
工作重點
(一)有效承接越城區印染企業
承接方式。主要采用整合集聚和市場化兼并重組等方式。整合集聚規模和市場化兼并重組方式按《紹興市區印染化工電鍍產業改造提升實施方案》(紹市委辦發〔2018〕58號)等有關文件標準執行。
承接要求。承接印染企業在設備工藝、廠房設計、環保安全等方面要求,原則上屬整合集聚的按原集聚區標準實施,屬市場化兼并重組的按原改造提升標準執行。產能設備按原企業審批情況平移。對工藝設備先進、綜合效益較好的整合集聚企業可實行“一事一議”,允許根據產能規模、自主經銷等情況適當增加相關印染設備。
審批程序。由主體實施企業向紹興市有關部門提出申請,經審核同意后,附意向整合集聚或兼并重組協議書、各企業合法審批的產能、能耗、排污指標和主要設備的有效證明,以及當地政府部門的確認意見,報區集聚辦,由集聚辦組織相關部門開展審查,匯總意向后交主體實施企業,完善方案后報區政府審定同意,再開展行政審批。項目建設方案由區印染產業集聚升級工程領導小組審核,審核通過后方可動工建設。
承接保障。根據越城區印染企業整合集聚、市場化兼并重組等情況,調整好區域總體規劃、土地利用規劃、規劃環評、能評規劃、熱電聯產等相關配套規劃。完善好整合集聚地塊和兼并區域的路網、全流程污水處理和泵站及配套污水管網、供水源水管改造及加壓泵站等基礎配套設施建設;調整電網布局,新建、擴建相應電力設施;有序擴建浙能濱海熱電、龍德環保熱電、遠東熱電、天馬熱電等4個公共熱源點建設;調度好天然氣用量,推進LNG應急調峰儲備站和馬鞍鎮中壓燃氣管網工程建設;加快浙能污泥清潔化項目(2500噸/日)建設。
推進全域印染行業改造提升
提升設備工藝。以承接集聚、兼并重組、改造提升為推動,全面淘汰落后產能設備。凡列入國家、省落后產能淘汰目錄、《紹興市印染行業落后產能淘汰標準(試行)》的設備,以及未達到國家、省規定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級的高壓三相籠型異步電動機和中小型三相異步電動機全部實施淘汰。新購設備工藝需符合《紹興市印染行業先進工藝技術設備標準》。
強化技術創新。圍繞印染行業“高新化、智能化、綠色化”,推動印染企業創新發展。
(1)加強產業數字化建設。積極搭建 “1+N”工業互聯網平臺,依托軟件企業和制造企業,扶持一批行業級、區域級工業互聯網平臺;全面應用ERP系統;推廣助劑染料自動(半自動)稱量配料輸送系統;鼓勵開展重點生產工藝和環節的智能化改造,節材節料推行全自動染料助劑稱量配料輸送和精準投料集成系統;試樣定樣推行數字化分色、測色、配色系統和快捷個性定制系統;節能管理推行“水電汽氣”實時監測節能控制和余熱分級回用系統;生產物流推行自動集成式倉儲物流系統和智能排產管理系統;綠色生產推行涉氣涉水排放數字化檢測管控系統和污染源追溯管理系統;智能控制推行單臺機(組)數據自動采集及智能控制系統和印染大數據集成管理系統等。努力培育一批技術服務示范企業,實施一批數字化應用項目,打造一批數字化轉型新標桿企業。
(2)加強創新企業培育。大力實施科技成長型企業培育計劃,積極開展印染企業研發活動、研發機構、專利發明科技活動“全覆蓋”行動,完善印染行業高新技術企業梯隊式培育機制,加強高新技術企業扶持力度。
(3)加強創新平臺建設。重點圍繞現代紡織、綠色印染領域,開展實施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建設,全面建成紡織科技中心;建立高技能印染人才培訓基地,加強專業技術人才的隊伍建設;建立企業主體創新設計研發平臺,努力實現省級高新技術企業研發中心10家以上。
(4)加強關鍵技術攻關。依托中國紡織科技中心等,借力東華大學、西安工程大學、江南大學等校地企合作平臺,圍繞行業智能制造、綠色生產、精益管理等關鍵共性問題,開展技術研發攻關。每年申報省級科技項目3只以上。
(5)加強創新成果轉化。深化推進省級新產品試制計劃,持續提升發明專利申請量、授權量,不斷加大高新技術投資額。努力實現印染企業新產品開發活動全覆蓋。
(6)加強科技創新合作。大力建設發展眾創空間平臺,充分發揮科技大市場對接服務作用,定期摸排印染企業技術需求,有針對性地加強與高校院所的科技合作,推進技術攻關、項目合作、平臺建設等工作。
推進生態治理。針對我區印染行業生產特點,開展涉廢水、廢氣、固廢生態治理。
(1)廢水治理。印染企業要實現雨污、清污、廢水分質分流,廢水納管排放穩定達到國家規定排放標準;對堿減量廢水、含鉻廢水等重質污水實行分質處理改造;廢水排放實時監測。
(2)廢氣治理。嚴格漿料配制、染色、印花、定型等產臭車間管理,加強廢氣收集,提高收集效率,減少無組織排放;污水處理系統(污水調節池、水解酸化池、厭氧池、污泥池等)的廢氣需經收集處理后高空達標排放,確保各項污染物達到國家規定排放標準。
(3)固廢治理。產生的危廢、固廢委托有資質單位規范處置,危險廢物的產生、貯存、流向、處置等行為須及時登記,按照《危險廢物轉移聯單管理辦法》有關規定進行合法轉移;印染污泥堆放有固定的封閉場所,防揚散、防流失、防滲漏;鼓勵開展印染污泥不落地處理改造。
強化安全生產。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建立企業全過程安全生產、消防安全工作,做到安全責任、管理、投入、培訓和應急預案“五到位”,建立健全安全隱患排查及培訓管理制度,做好?;返谋9芎褪褂霉ぷ?,全面落實有限空間作業安全監管,嚴格按照《關于印發柯橋區印染行業有限空間綜合整治提升方案的通知》(紹柯政辦綜〔2018〕44號)要求,做好印染企業有限空間“固態化”管理和“動態化”監管。
促進廠房有機更新。鼓勵印染企業在符合規劃、消防、環保、建筑安全等前提下,有機更新廠房,提升產業發展。
(1)對實施兼并重組和通過市場化交易新購排污指標的企業,承諾不擴大合并后原有產能和能耗,允許新建、改擴建或翻建現有建筑物,用于增加生產車間和倉庫、包裝及檢驗用房。
(2)對連續兩年(含)以上綜合效益排序為A、B檔的非兼并重組印染企業,承諾不擴大產能和能耗,允許新建、改擴建或翻建現有建筑物,用于適度增加生產車間、倉庫、包裝及檢驗用房,其中生產車間只用于現有設備的合理布局。
提高綜合效益。深化“畝均論英雄”改革,提升行業綜合績效。
(1)鼓勵“加工轉經銷”。引導印染企業由加工為主向自主經銷型轉變,支持企業加強與國內外知名企業、跨國公司開展產業龍頭項目、產業鏈延伸、研發中心、營銷網絡等方面合作。鼓勵印染企業開展品牌戰略,申請自主品牌,切實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和上下游之間的話語權。對開展自主品牌營銷、“加工轉經銷”成效突出的企業,政府將加大獎勵扶持力度。
(2)允許配套后整理項目。對連續兩年(含)以上綜合效益排序為A、B檔且自主經銷占比達50%以上的印染企業,在排污、能耗等指標內部平衡的情況下,允許配套建設印染后整理項目,完善印染產業鏈,提高產品附加值。對連續兩年(含)以上綜合效益排序為D檔的企業,削減定型機指標數量,并經區政府同意,專項獎勵給綜合效益較好的印染企業。
(3)支持企業做大做強。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勵和引導優勢印染企業通過實施兼并重組、股份制改造和企業上市“鳳凰行動計劃”不斷做大做強。
工作要求
(一)完善工作機制。
充分發揮區印染產業集聚升級工程領導小組的協調作用,定期聽取印染企業改造提升情況匯報,及時協調解決印染產業提檔升級和越城區印染企業承接過程中碰到的困難和問題。區經信局牽頭制定好印染企業改造提升年度實施方案,加強指導和督查;區科技、財政、環保、安監等相關部門要各司其職,合力推進柯橋區印染企業改造提升各項工作;區集聚辦牽頭做好越城區印染企業承接的綜合協調工作;柯橋開發區、馬鞍鎮要切實強化屬地責任,組建工作專班,按照區委、區政府統一部署和要求,積極組織實施,確保完成各項目標任務。
(二)強化要素配置。
堅持“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相統一,“有形之手”與“無形之手”相融合,通過完善振興實體經濟(傳統產業改造)財政專項激勵政策、優化企業服務“最多跑一次”和深化“畝均論英雄”改革等系列措施,既提振信心,又促使企業優勝劣汰,推低進高,加速改造提升。進一步健全企業綜合評價機制。完善排污權、用能指標、水權、土地使用稅等資源要素差別化配置和動態化管理機制,引導倒逼印染企業淘汰落后、節能降耗、節水減排、技術創新、市場拓展,真正實現提質增效高質量發展。
(三)營造輿論氛圍。
印染改造提升是項長期的系統工程,需要各級各部門和廣大印染企業的共同努力,需要求真務實、支持創新、公平競爭的生產發展環境,各級媒體要加強宣傳,積極引導,樹立正反典型,鼓勵先進,鞭策落后,營造創業創新、節能減排、清潔生產的良好氛圍,使改造提升成為廣大印染企業的自覺行動,傳遞印染改造提升正能量,打造傳統印染行業“升級版”。